市人大常委會農業農村工委
一、工作現狀
歷經滄桑的古樹名木不僅是人文景觀中極為珍貴的特種資源,更在森林生態、環境保護、天文地理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近年來,我市對古樹名木進行了普查,進一步落實定期巡查、病蟲害防治、復壯管護,持續做好167株古樹名木的保護工作。在市林業部門的指導下,目前全市珍貴樹種總面積已達1.7萬畝,其中薄殼山核桃林培育面積達0.445萬畝,南方紅豆杉800余畝,銀杏500余畝。
二、當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從對標學習和調研情況來看,盡管我市對古樹名木的保護采取了一些措施,保護工作有序推進,有所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是:
一是思想認識不高。由于古樹名木保護工作起步較晚,宣傳滯后,社會公眾對古樹名木的概念、作用等了解相對缺乏,對保護的重要性認識不高,全社會還未養成愛惜古樹名木的風氣。部分古樹被當地群眾奉為神樹,破壞樹體樹干和惡化古樹名木生長環境等活動頻繁。在修路、建民宅等施工過程中,還不能正確處理經濟建設與保護古樹名木的關系,不能自覺地采取積極的避讓和保護措施。
二是資金投入不足。當前,我市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多是依靠向上級申請項目資金投入,保護資金尚未納入我市年度財政預算。除由省及安慶市政府掛牌的一級古樹資金相對有保障之外,其他均無正常資金渠道和來源。要想進行古樹名木的復壯及日常養護管理工作,可謂困難重重。
三是管理責任尚有缺位。由于沒有出臺古樹名木保護工作的實施方案和辦法,古樹名木保護和管理職責仍沒有落實到真正的責任單位和個人,有的養護責任人員雖有落實,但養護責任不明確,管理也不固定,導致許多古樹因得不到應有的保護和管理,處于自生自滅的狀態。
三、下一步工作建議
古樹名木保護工作線長面廣,專業技術要求高,難度較大。要保護好現有古樹名木,正確處理好保護與利用的關系,調研組建議市政府及林業部門要切實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認識。要充分利用各類媒體,采取出版古樹名木科普宣傳書籍畫冊、舉辦知識講座競賽、播出公益廣告、演繹故事等形式,開展廣泛宣傳,不斷增強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保護古樹名木的自覺性、主動性,在全社會形成熱愛、保護古樹名木的良好社會氛圍。
二是進一步加大普查力度,摸清底數。政府要及時組織對本轄區內的古樹名木開展一次資源普查和鑒定工作,全面系統地查清轄區內古樹名木資源分布、生長狀況和保護情況。對新發現的古樹名木以及50年以上未滿100年的老樹及時登記建檔予以保護、動態監測和跟蹤管理。還要積極開展古樹名木后備資源的培育工作,加大培育的進程進度,精心管護,增加古樹名木的后備資源。
三是進一步加大管理力度,明確職責。當前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刻不容緩,相關制度制定工作迫在眉睫,要盡快出臺《古樹名木實施方案》及《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明確以政府保護為主、專業保護與社會保護的融合模式,實行重點保護和一般保護相結合的“一樹一策”、“一樹一冊”保護措施,實行屬地養護、原地保護、科學管護,具體細化責任。政府要將各地各部門的古樹名木保護工作納入林長制考核范疇,不定期對責任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定期考核、獎優罰劣。
四是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有效保障。古樹名木保護工作要算好生態帳,長遠帳。政府要加大對保護工作的投入力度,將古樹名木專項救治、維護和日常管理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按照古樹名木的數量比核定古樹名木每年的管護費,設立瀕險古樹名木救治專項基金。如城區東關小學內的二級古樹圓柏和紫藤,因沒有采取科學的保護措施,兩顆古樹現已奄奄一息。建議政府撥付專項資金,用于兩樹隔離和支架建設,林業部門要盡快督促指導學校進行樹體支撐加固等搶救性保護。
五是進一步加大隊伍建設,夯實基礎。要加強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從業人員專業技術培訓,培養造就一批高素質的管理和專業技術人才隊伍。集中優勢培訓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的培訓教育,提升工作和服務水平,增強管護責任意識。
六是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統籌推進。要充分認識到保護古樹名木對弘揚桐城悠久的歷史文化以及促進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具有的重要意義,從建設生態文明的高度,切實做好古樹名木保護工作。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林業部門要牽頭抓總,將古樹名木保護工作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相結合,與林長制等工作統籌推進,因地制宜、一樹一策,使之在市委、市政府有位置,在鎮村和相關單位有措施,健全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多元模式。